姐妹們不要再被PUA了,
“宮頸糜爛”不是病。
況且,也別再叫“宮頸糜爛”,
再這樣叫,宮頸第一個不服氣,
婦科教材已經改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這一更為科學地描述了。
什么是宮頸糜爛
指的是在雌激素的影響下,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原本不可見)
向外移動到宮頸管外(變得可見)的一種現象。
由于柱狀上皮較薄,能透出其下方紅色的間質毛細血管,
使得該區(qū)域呈現紅色,肉眼觀察類似“糜爛”,
因此過去常被稱作“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的原因
激素水平變化:多見于青春期、育齡期、妊娠期或服用避孕藥的女性,
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導致宮頸柱狀上皮外移,形成“糜爛”樣外觀。
炎癥或感染:雖然“宮頸糜爛”本身不是疾病,但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
滴蟲、霉菌等感染,可能導致宮頸充血、水腫,
可能會加重其“糜爛”樣的外觀表現。
宮頸糜爛的癥狀
大多數“宮頸糜爛”是沒有癥狀的,通常在婦科檢查中被發(fā)現。
少數女性可能會因宮頸口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時,
出現宮頸炎的表現,如:
白帶增多:柱狀上皮具有較強的分泌功能,
因此可能導致白帶量增加,有時還可能引發(fā)外陰不適或瘙癢感。
接觸性出血:在性交或婦科檢查等行為后,
可能會出現少量陰道出血的情況。
輕微不適:少數人可能感到
下腹輕微墜脹或腰部酸痛。
宮頸糜爛需要治療嗎
“宮頸糜爛”本身是一種生理現象,
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
然而,以下情況需要引起重視:
伴有感染或炎癥:如果“宮頸糜爛”合并宮頸炎、陰道炎等感染,
需針對感染進行治療。
如果伴有明顯的白帶增多、反復接觸性出血等癥狀,
在排除宮頸不良病變后,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
進行物理治療(如激光、冷凍等)。
“宮頸糜爛”會發(fā)展成宮頸癌嗎
這是很多女性最關心的問題。
事實上,“宮頸糜爛”與宮頸癌沒有直接關系。
宮頸癌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
這一點在醫(yī)學界已得到廣泛認可。
“宮頸糜爛”,雖然在臨床上被觀察到,
但單純的宮頸糜爛與宮頸癌的發(fā)生并無直接關聯(lián)。
“宮頸糜爛”實則并非疾病,
而是宮頸部位一種常見的生理表現。
在多數情況下,“宮頸糜爛”無需特別治療,
但重要的是要將其與宮頸炎、
宮頸病變等病理狀態(tài)明確區(qū)分。
通過定期婦科檢查和正確的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有效預防宮頸疾病,守護自己的健康。
婦科簡介
婦科住院病區(qū)主要開展保留盆腔內臟神經的宮頸癌根治術、保留年輕女性生育功能的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女性不孕癥相關宮腹腔鏡聯(lián)合探查術、冷刀宮腔鏡手術、盆底重建手術、女性尿失禁糾正手術、盆腔脫垂器官腹腔鏡懸吊手術、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手術、婦科惡性腫瘤化療、靶向治療以及全程規(guī)范化治療等。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單孔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以及盆腔臟器脫垂和壓力性尿失禁等手術治療始終走在全市前列。
本文作者